旅程的餘韻,意外的延伸
八月的時候,我和朋友去了一趟曼谷旅行。那不是我第一次踏上泰國,卻是第一次,在回國後,心裡開始動了點什麼。
泰國給我的印象是熟悉的,但又似乎悄悄在進步。雖然曼谷街頭的電線還是那麼密密麻麻,交通依然小混亂,但更多的是,我看到一種自在的生活節奏、美食,跟我此刻的人生狀態,意外契合。
回台灣後,我在滑手機時,無意中看到一則消息:泰國推出了DTV簽證,效期五年,每次入境可待180天。
我沒有多想,但當時的我,正在思考下一步該往哪裡走,就這樣,開始研究了起來。
網址: 泰國貿易經濟辦事處(臺北)
泰國目的地簽證 (DTV)
以工作休假和泰國軟實力相關活動為目的
基本文件 :
1. 有效期限不少於6個月的護照或旅行證件,並包含至少一張完整的空白簽證頁。
2. 台灣內政部移民署核發入出國日期證明書(自申請日開始一年的紀錄)。
3. 近期6個月內拍攝的2吋白底彩色正面照片1張。不接受照片影本。
4. 財務證明:金額不少於500,000泰銖或等值外幣,例如涵蓋生活費的銀行對帳單或贊助信。
5. 前往目的相關文件證明 (請依照下列A. B. C. 之前往目的提出相關文件)。
A. 訪問目的:工作度假(數位遊牧者/遠距工作者/自由工作者)所需文件:
- *- 正式的僱傭合約函(與居住在國外的雇主且在泰國沒有收入)
- – 或一份正式的就業證明信函(雇主在國外註冊為公司)
- – 或表明數位遊民、遠距工作者、外國人才或自由工作者身分的專業作品集或參加上述活動的邀請函或錄取通知書
B. 訪問目的:泰國軟實力相關活動,例如:泰拳、泰式烹飪培訓和醫療所需文件:
- 確認參加活動的證明或醫院/醫療中心的預約函
C. 訪問目的:DTV簽證持有者的配偶及20歲以下的子女:
(1) 與DTV簽證持有者的關係證明,例如結婚證書/出生證明/收養證明影本。
(2) DTV簽證持有者的財務證明。
(3) DTV簽證持有者的簽證頁影本。
入境次數:多次
簽證效期:5年
停留期限:每次入境最長180天
簽 證 費:11,000新台幣(僅限現金)
還沒穩定工作,卻想去生活一下
那時候的我,其實還沒有穩定工作中。自由工作者的身份聽起來灑脫,實際上有點像漂浮的氣球,哪裡風大就往哪裡飄。
DTV簽證原本是給數位遊牧者、遠距工作者或自由工作者的,但當我打開申請條件時,馬上被勸退:DTV簽證需要雇主證明、或是專業作品集、或是國外公司的工作證明。
我三樣都沒有,所以只好選擇Plan B 參加泰國軟實力相關活動。
還好,有單位願意協助提供邀請函和佐證文件。雖然參加活動本身需要支付費用,對當時的我來說是一筆壓力,但我心裡想:「如果這能換來我想要的生活方式,那就去做吧。」
DTV文件地獄與三天的臉皮修煉
我原以為在台灣辦DTV,流程會比較簡單。事實上……也沒有到複雜,只是,文件真的很多。
- 財務證明(英文):提供相當於五十萬泰銖的存款證明,我跟自己的帳戶對看了很久,才鼓起勇氣把資料印出來。
- 邀請函和佐證文件(英文):需要對方單位提供相關證明,這部分被辦事處人員糾正過幾次,需要提供的資料格式跟內容的完備。
- 自我介紹相關文件(英文):提供辦事處人員及審核人員參考,對你的動機及能力做判斷給簽證的依據,內容越豐富越好。
泰國貿易經濟辦事處那邊,我來來回回跑了幾趟。有些資料不夠清楚、有些地方需要補件,還好辦事人員態度都很親切,甚至會提醒我:「這個要印彩色比較好。」
最後的面試花了我三天時間來回溝通,一開始有點緊張,但後來發現其實只是確認資料與動機,比我想像中順利。
文件有寫到簽證費11,000新台幣,如果沒通過不會退回,所以我很擔心又白白損失一筆錢。
拿到DTV簽證那天,我其實有點不敢相信
大概從決定申請到真的拿到簽證,我花了兩個禮拜。收到通知當天,我有點愣住,心裡只浮現一句話:「啊,我真的可以去了耶。」
那張DTV簽證,不只是一紙通行證,對當時的我來說,更像是一種認可。彷彿在說「即使你現在沒有標準答案,也還是可以繼續往前走看看。」
未來會怎麼樣我不知道。但至少現在,我可以合法、安心地在泰國待上一段時間,去找找看那個更貼近自己的生活節奏。
這段申請DTV過程沒有驚天動地,只有小小的煩躁、感謝、跟一點點莫名的成就感。
我知道自己還不算「安定」,但至少,我替自己爭取了一段可以安心生活的時間。
現在的我坐在曼谷某個咖啡廳完成這篇文章
#自由工作者 #泰國簽證 #DTV #簽證 #數位遊牧 #生活轉換 #跨國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