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位朋友來找我說他的桌上型電腦最近變得怪怪的,平常打遊戲還算順,但最近常出現卡頓現象,明明不是玩什麼高需求遊戲,卻常常LAG或畫面延遲,甚至連日常操作都感覺「卡卡的」。一開始我們以為是中毒或常駐程式太多造成的,就先檢查了系統內的軟體和背景程式,CPU和記憶體的使用率看起來都很正常,沒什麼特別異常的地方。
但怪的是,即便資源使用率沒爆滿,電腦表現依然不順。這時我才意識到——我們忽略了一個關鍵因素:溫度。
當我打開他的機殼一看,真的是「灰頭土臉」。風扇、散熱器、電源供應器、顯示卡都蒙上一層厚厚的灰,甚至有些地方灰塵已經變成絨毛狀了。這麼多灰塵直接導致散熱效果變差,讓電腦內部溫度大幅上升。

灰塵與高溫,怎麼讓電腦效能變差?
1. CPU 自我保護:降頻(Thermal Throttling)
當 CPU 運作溫度過高時,為了保護自己不過熱損壞,系統會主動降低 CPU 的時脈,也就是所謂的降頻。這會直接影響到整體處理效能。舉例來說,如果原本 CPU 可以跑在 3.5GHz,但因為過熱降到了 1.8GHz,自然就會覺得運作變慢、遊戲卡頓、開啟應用程式變久。
2. 顯示卡效能降低
顯示卡(GPU)和 CPU 一樣也有降頻機制。一旦顯卡溫度超標,也會自動降低時脈,畫面更新率下降,遊戲就會開始卡、掉幀,甚至出現錯誤訊息或強制關閉。
3. 主機板零件劣化:性能變差的隱形危機
很多人忽略了灰塵與高溫對主機板本身的影響。其實主機板上的每個小零件──像是電容(Capacitor)、電感(Inductor)、電阻(Resistor)、MOSFET(開關晶體)等等──都對穩定供電和訊號傳遞至關重要。
當這些零件長期處於高溫環境下,會產生以下問題:
- 電容老化與爆漿:電容受熱會導致電解液蒸發,使其容量下降、阻抗上升,進而導致供電不穩。
- 參數偏移:高溫與灰塵可能讓電阻值或電感特性慢慢改變,電壓不穩或訊號雜訊增加,影響穩定性。
- 焊點龜裂:溫度循環造成金屬膨脹收縮,產生微裂痕,導致接觸不良。
- 靜電與短路風險:灰塵吸附濕氣形成導電通路,增加靜電放電或微短路風險。
這些問題可能不是立刻發生,但久了就會導致當機、開機失敗、硬體無法辨識等難以追蹤的故障。
清理後的成果:煥然一新的系統表現
在發現問題後,我花了一些時間為朋友徹底清理了整台電腦,包含 CPU 散熱器、顯示卡散熱模組、風扇、機殼濾網,甚至是主機板角落的小積灰也一併清除。完成後再次開機測試,不但系統運作明顯流暢,連遊戲也不再卡頓,溫度也回到正常範圍。
另外也仔細檢查了主機板上的零件外觀,幸好沒有發現電容鼓起、變色、漏液或其他異常現象,顯示這次高溫狀況尚未造成永久損害。可以說是及時搶救,讓整台電腦恢復健康狀態。
怎麼預防與處理灰塵問題?
✅ 定期清潔電腦
建議每 3~6 個月就開一次機殼檢查灰塵狀況。可以使用小型吸塵器或氣動防塵噴罐來清潔風扇、鰭片和電源孔等地方,尤其注意主機板、記憶體插槽、供電區域。
✅ 保持環境清潔
若電腦放在地板上、寵物經常出沒或房間潮濕,都更容易積灰。將電腦擺在桌面或用濾網加強防塵都是不錯的做法。
✅ 監控溫度與效能
使用像 HWMonitor、MSI Afterburner 或 HWiNFO 等軟體,即時監控 CPU/GPU 溫度和時脈變化,並關注主機板供電區的溫度資訊。
✅ 找阿丘電腦工作室諮詢
交給專業的工程師幫您評估分析,不建議自己動手,避免造成零件不可預期的損毀。
歡迎站內留言諮詢或私訊,大台北地區可到府服務!
結語
我們常常會把電腦效能變差歸咎於軟體、病毒或老舊,但事實上,灰塵與過熱才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隱形殺手」。這些看不見的積灰,可能正在默默侵蝕你的電腦壽命,影響硬體穩定性與安全性。
幸好這次朋友的電腦問題只是積灰導致的高溫降頻,透過簡單的清潔就讓整體效能恢復正常。這也提醒我們,平時多留意硬體狀況、定期維護,是確保電腦長時間穩定運作的關鍵。
下次覺得電腦卡卡的,不妨先從「機殼裡」找答案吧!